陕西日报记者 张家祯配资伐
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做好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十分必要。开学季要注意哪些疾病的预防?学生、家庭、学校都需要做些什么呢?近日,陕西省疾控局提醒:科学认识、精准预防,是守护青少年健康的关键。
慎防肠道传染病
秋季开学后,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进入高发期。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
“感染诺如病毒后,常见的症状是呕吐、腹泻、恶心、腹痛,部分人会出现低热、头痛、乏力,症状持续1天至3天,多数可自行缓解,但有的患者会因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主任护师范珊红介绍。轮状病毒主要感染的对象是婴幼儿,秋季为高发期。患儿腹泻可持续3天至8天,严重时易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主管护师马黎黎提醒配资伐,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均以“粪—口传播”为主要途径。学生应注意个人防护,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七步洗手法”洗手至少20秒;不共用餐具、水杯、毛巾并定期消毒;出现呕吐、腹泻应及时就医。
范珊红介绍,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高发场所,要落实好日常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落实因病缺勤追踪和疫情报告,确保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定期做好对环境的清洁消毒。做好诺如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应对诺如病毒的意识和防控能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夏秋季为高发期。轻症病例常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丘疹或疱疹。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无后遗症。”西安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刘小乖介绍,我国手足口病虽然流行强度较高,但重症比例明显下降。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还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患者的粪便、鼻咽分泌物、飞沫、疱疹液都可以携带病毒,玩具、餐具、口杯、毛巾等物品受病毒污染后也会造成疾病传播。刘小乖建议,孩子在医生指导下接种EV-A71疫苗,保持手部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洁,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聚集,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
防治呼吸道疾病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人们室内活动增加,聚集性增强,应重点关注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省人民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医师赵海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与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轻症患者症状为咳嗽、流鼻涕,可居家休息,多饮水、避免疲劳,一般7天至10天即可自愈。若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持续高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该病在秋冬季节最为常见,尤其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传播风险较高。
“虽然呼吸道合胞病毒患者不需要强制居家隔离,但建议患者和照护人员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赵海提醒,接触患者前后务必洗手或用消毒剂消毒,避免一人同时照顾呼吸道合胞病毒患者和非感染者。
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起季节性流行。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乍一看,感冒和流感好像症状一样,只是由不同病毒引起、症状有些不一样而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张欣介绍,流感并非“大号感冒”,感染者全身症状更重,可能伴随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流感对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危害较大。
张欣介绍,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病程通常为4天至7天,少数患者咳嗽可能持续数周之久。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感染了流感病毒,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密切观察有无呼吸急促、低氧、乏力、持续高热等。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气溶胶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容易感染流感病毒。面对流感不必恐慌,但需高度重视。”张欣说,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发生重症的风险。建议受种者最好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完成接种。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在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流感流行季节配资伐,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若感到不适,尽早自我隔离。”张欣说。
汇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